作者:蘇潔 來源:中國保險報·中保網
編者按:
4月初,專注于互聯網保險研究的投資機構——曲速資本發布了《2016互聯網保險行業研究報告》,報告中對于目前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相關政策、案例分析,以及未來互聯網保險發展趨勢等做了透徹研究。記者根據報告中的相關數據,對2015年互聯網保險市場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解讀,以饗讀者。
□記者 蘇潔
對于中國保險行業來說,互聯網保險在過去近20年里經歷了興起、發展以及不斷成熟的過程。2015年,互聯網保險整體保費規模達到了2234億元,開通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數量已超過100家。2015年全年互聯網保費增長率為160.1%,滲透率也從2013年的1.7%到2014年的4.2%再到 2015年的9.2%。可以說,目前互聯網保險正處于爆發前夜,互聯網保險經過近2年的快速增長,即將迎來全面爆發。
2015年互聯網人身險市場發展概況
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規模高速增長 中小公司異軍突起
1.保費規模飛速增長,占比提升
2013年到2015年,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規模從54.46億元增長到1465.60億元,增長了近27倍,互聯網人身險占比由0.05%提升到了 9.2%,開展互聯網業務的人身險保險公司也從44家增長到了61家。2014年,互聯網人身保險投保客戶數為7240萬戶,這一數據在2012年和 2013年的時候分別為1737萬戶和4247萬戶。整體來看,人身險在互聯網業務上的增長非常快。
2.理財型保險占比高
2015年,壽險占互聯網人身保費收入的96.6%,其中,萬能險和投連險在內的理財型業務保費占互聯網人身險保費的比例高達83.2%,較上半年提高7 個百分點。此外,以短期險為主的意外險是僅次于壽險的第二位,其保費收入占互聯網人身險保費收入的2.7%。2014年,壽險占互聯網人身保費收入的 93.4%,其中,萬能險和投連險在內的理財型業務保費占互聯網人身險保費比例為74%。此外,意外險占比為5.3%,健康險為1.3%。2013年,萬能險和投連險在內的理財型保費占互聯網人身險保費比例為54%。
3.中小保險公司異軍突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人身險中,中小保險公司異軍突起,對這些公司來說,互聯網渠道成為其突破傳統渠道瓶頸制約、借助理財型產品實現保費規模跨越式發展的一大助力,從未也為中小壽險公司發展開辟了新機遇。
2015年互聯網財產險市場發展概況
互聯網財產險:業務結構單一 寡頭效應明顯
1.保費規模穩步上升
2013年到2015年,互聯網財產險保費規模從236.69億元增長到768.36億元,增長了225%,互聯網財產險占比由3.7%提升到了 9.1%,開展互聯網業務的財產險保險公司也從16家增長到了49家。相對人身險來講,缺乏分紅險這種能快速起量的險種,互聯網財產險可謂是增長“緩慢”。
2.業務結構單一,車險占大頭
從業務結構來看,互聯網財產險產品品類呈現單一化特征,財產保險以互聯網車險為主,其中2014年,互聯網車險實現保費483億元,占互聯網財產險總保費的96%,非車險業務僅占互聯網財產保險保費的4%,并且呈現簽單量大、單均保費小且險種多樣化的特點。2015年,互聯網車險實現保費716.1億元,占互聯網財產保險保費的93.20%。
從保單數量結構來看,2014年由于退運費險等大量的互聯網財險產品的出現,互聯網財險保單占據了98.17%的份額,遠高于傳統業務60.49%的份額。
3.寡頭效應明顯
大型財險公司,如人保、平安,分別占據近40%和30%的市場份額,寡頭壟斷地位正在強化,與人身保險不同,互聯網財險并沒有給中小財險超越的機會。也就是說,如果小公司的產品沒有鮮明的創新特色,經營模式沒有與互聯網融合的獨到之處,將很難經營,而大公司的優勢將得以充分體現。
未來互聯網保險行業幾大變化
目前,涉足互聯網保險研究的機構和個人很多,但對于互聯網保險未來的發展沒有特別明確的所謂正確方向,但是有一些趨勢還是可以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做一個預測。曲速資本對于未來互聯網保險發展作出了如下預測:
1.保險公司市場集中度下降(除車險以外)
互聯網保險為中小保險公司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一方面,云計算和互聯網技術等可在減少其初期固定資產成本投入的同時保障運營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中小保險公司觸網意愿強烈,在產品開發上貼近用戶需求,積極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此外,互聯網保險牌照也有望放開,互聯網企業也將參與進來,可能出現一批深耕細分險種的保險公司。
2.車險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車險相對來講非常標準化,有點類似服務行業,獲取市場份額更側重品牌和價格,大公司的網絡和經營、服務能力往往都非常占優勢,像人保、平安等有更多線下的門店和理賠點,對客戶來講能享受更好的服務,且人保、平安等本身就有很大的客戶基數,掌握的數據也更多,再車險費改、UBI等新模式出現后,能依靠數據做出更精確的定價,因此,車險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3.互聯網保險滲透率提高
據艾瑞咨詢統計,2011年美國壽險網上直接銷售的占比在8%左右,網絡觸發的份額在35%左右,網絡影響的份額在85%左右;車險總保費收入中,網上直接銷售的占比在30%左右,網絡觸發約占40%,網絡影響約占25%。而英國早在2010年車險和家財險的網絡銷售保費比例就達到了47%和32%。目前我國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占全部保費收入的比重為4.2%,其中財產險網銷占比7.02%,人身險網銷占比2.71%。可見,與其他國家相比,這一比重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4.產銷分離
從國際成熟的保險市場發展來看,發達國家的保險銷售基本上是靠保險中介來實現的。如英國勞合社只接受保險經紀人安排的業務,日本市場上90%以上的財險業務是由保險代理店獲得。在我國,盡管早在幾年前保險業就提出了產銷分離,但由于保險公司和中介機構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及保險龍頭企業現有的分配機制和現有銷售隊伍利益格局,使得我國保險業的產銷分離進展很慢。不過,接下來產銷分離一定會實現。原因是:一方面,保監會對中介公司審核門檻的提高,以及獨立代理人制度的推出,有利于消化和分流現有營銷隊伍,有利于優化銷售層,促進行業的產銷分離;另一方面,互聯網對保險行業的效率提升,有更多專注銷售、售后服務的公司,相比于保險公司,他們能更高效的、更低成本的接觸用戶,這也會促使保險業的產銷分離,使中國保險業更專業化、精細化、市場化。
5.銷售渠道入口進一步向場景化方向發展
與一般消費品不同,保險產品屬于被動需求型的產品,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需要場景搭載,如購買機票會同時購買航空意外險、航空延誤險,購買手機的同時購買手機碎屏險等等。場景化的渠道入口本質上是精準定位潛在消費者。中國平安通過平安好車、平安好房等場景搭建,進行保險產品銷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未來場景化平臺將成為互聯網保險的重要渠道入口。
6.代理人升級
代理人是保險銷售一個重要渠道。保險,尤其是壽險,產品比較復雜,非標,且壽險產品一般來講客單價都比較高,因此,購買壽險相對來講是一項重度決策行為,直接放到網上銷售的效果可能有限。代理人在壽險交易環節有其存在的價值,而接下來的互聯網保險發展過程中,代理人會更專業,他們的交易流程也會更高效。
7.保險產品向個性化和定制化方向發展
互聯網對產品設計的影響將進一步加深,大數據、社交網絡等將凸顯更多的作用。基于車聯網數據的 UBI 保險、基于健康數據的個性化健康險、基于社交網絡的 C2B 定制化保險等,將普及應用。 8.相互保險能占有一席之地
互聯網時代,使保險回歸保險本質的互助保險也能占據一席之地。互助保險能夠聚集同質風險的人,能夠聚集一個一個的社群,衍生出更大的價值。
9.互聯網保險公司中誕生一個真正的保險經紀公司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包括之后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過程中,會誕生很多很多的保險需求,而保險公司對此的反映一般都是比較慢的,如果有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有很強的產品創新能力,能發現新誕生行業的新保險需求,可以由他們聯系保險公司去定制險種,這一塊也是很好的一個方向。而且能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而快速發展。這其實就是經紀公司角色,幫客戶定制保險方案。
10.保險成為公司的工具或標配
正如互聯網目前正在成為絕大多數行業公司的工具或標配,我們認為保險也具備類似的特點。越來越多的公司會給員工購買商業保險作為社保的補充或福利,越來越多的公司會在自己的產品上附加保險,無論是為了獲客、提高轉化、用戶畫像還是將保險作為一個入口,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將保險作為其盈利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