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究竟顛覆了哪些保險需求?
日期:2017-12-14?閱讀:

中國保險學會聯合復旦大學共同發布了《中國保險科技發展白皮書(2017)》,梳理了未來影響中國保險行業發展的十大重要科技:包括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車聯網、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基因檢測、可穿戴設備。
白皮書預測,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保險科技在行業的應用有望大規模展開,通過技術的運用來推動保險業創新,而這種創新將有可能是顛覆性的。而且據業內人士預測,在未來5年左右的時間,保險行業在科技領域投入將是最多的。
白皮書中已經對各項技術分別展開了解釋,但我們發現這些技術與保險需求、定價、理賠等環節都密切相關,所以我們將站在流程的角度,結合具體的案例來幫助大家簡單了解科技究竟如何改變甚至顛覆現有的保險形態。若有不全面之處,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科技對保險行業的影響首先體現在需求環節。我們大致將其分為以下三類,催生新的保險需求、原有“不可保”需求變成“可保”需求、更多潛在保險需求將被挖掘。
一、催生新的保險需求
有一款保險是由國家法律規定每一位機動車主都需要購買的,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簡稱交強險),以提高第三者責任險的投保面,在最大程度上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及時和基本的保障。
國家強制要求車主購買交強險是因為車禍的風險主要來源于駕駛人員的疏忽。而隨著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的慢慢普及,事故發生的責任主體將從人轉移到汽車上,這就意味著交強險的購買主體將從普通車主轉變為汽車廠商、零部件制造商、經銷商等。由此交強險以外的占整體非壽險市場50%份額的現有車險業務會進一步萎縮,但汽車研發過程中的風險將催生新的保險需求。
再比如說基因檢測技術的普及,基因檢測能夠對人體的基因進行檢查,以檢測基因缺陷、篩查基因病,將致病風險及時扼殺在搖籃中。很典型的例子是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在2013年通過基因檢測測出BRCA1基因缺陷,意味著她有可能患乳腺癌和卵巢癌,于是她接受了預防性乳腺切除,避免了日后癌癥的發生。所以基因檢測技術能夠讓用戶了解自己面臨的風險,并產生防范風險(如醫療、購保)的強烈需求。
同時,由于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全面檢測人體的情況,所以也能發現很多目前保險仍未覆蓋的需求,以此產生更多創新險種。至于面向人群的風險、險種的定價也能夠通過基因檢測進行避免和差異化定價,在之后的文章中將進行介紹。
通過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發現,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使得目前我們認為所必需的保險產品在未來有可能會消失,與此同時又會誕生出新的保險需求。
二、原有“不可保”需求變成“可保”需求
寵物醫療險三年前開始在我國興起,到目前仍舊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發展如此緩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沒有秩序和監管,導致做醫療理賠非常困難;
2、寵物的各項醫療費用均較高,且發病率、死亡率也較高。
所以寵物醫療保險市場雖然需求巨大,但始終難以推進。
同樣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普及以及未來成本的進一步降低,通過對寵物基因的檢測,能夠對其品種純度、血統祖源、遺傳特征、遺傳疾病、健康風險、藥物反應、營養代謝等方面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評估,進而為主人提供個性化的醫療和科學養育建議,降低發病率。
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能夠通過寵物影像識別結合人臉識別的辦法實現寵物智能投保,以此釋放人力減少運營成本。
通過基因檢測和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了理賠成本高、運營成本高等問題,使得以往難以發展的、“不可保”的產品變得可行,擴大了保險的服務范圍。
三、更多潛在保險需求將被挖掘
大數據技術是十項技術中被運用得最為廣泛的一項,它不僅僅能被用于定價、銷售等環節,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用戶行為數據來把握用戶需求,以此為用戶推薦其未意識到但有需要的保險,或者以此開發保險。
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交融,將會有更多的需求場景被開發,保險的覆蓋面也將進一步被擴大。
麥亞信專注金融、保險科技11年,旨在為專業面向金融、保險及大型集團企業提供專業面向金融、保險及大型集團企業提供專業面向金融、保險及大型集團企業提供智能風控解決方案、麥亞信保險SOA、麥亞信保險網銷、保險經紀、麥亞信規則引擎、麥亞信小貸管理系統等行業解決方案,秉承“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勵志成為金融行業中專業、優質的解決方案綜合提供商之一。
【轉自:未央網 作者:Lighthouse_藍衣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